學年度
|
學期
|
姓名 | 獲獎作品 |
---|---|---|---|
91
|
1
|
吳挺鋒
|
2002 <外籍勞工的抵抗與適應>,<<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二十三期2002年秋季,頁103-150。 |
91
|
2
|
魏少君
|
2003年3月。<金融全球化與台灣金融體制的轉型—談外資與國家角色的一些問題與思考>。《思與言》第41卷第1期,頁119-151 |
92
|
1
|
吳挺鋒
|
2003 <台灣社會財政平衡的現實與迷思:沒有平等的成長崇拜><<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一期2003年9月,頁1-49。 |
92
|
2
|
陳建州
|
2004 <教育期望的性別差異:高中、高職的比較>,<<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第26期 2004年2月,頁43-57。 |
93
|
1
|
陳迪暉
|
2004 <從社會與風險資本觀點比較經濟風險下的企業生存之道>,<<運籌研究集刊>>,第五期2004年六月,頁1-30。 |
陳迪暉
|
2004 <宗教倫理與政治運動精神:台灣主要宗教之間的比較>,<<長榮大學學報>>,第八卷第一期2004年六月,頁125-150。 | ||
陳迪暉
|
2004 <個人自由:開展或壓抑?-從齊穆爾的貨幣與馬克思的資本觀點出發比較>,<<南開學報>>,第二卷第二期2004年九月,頁209-222。 | ||
陳迪暉
|
2004 <古典社會學家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與比較:以Marx、Weber、Durkheim及Simmel為例>,<<通識研究集刊>>,第五期2004年六月,頁129-156。 | ||
93
|
1
|
陳建州
|
2004 <論多元入學方案之教育機會均等性>,<<教育研究集刊>>,第五十輯第四期2004年12月,頁115-146。 |
93
|
1
|
謝志龍
|
2005 <國中校園暴力的被害分析>,<<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四期2005年三月,頁83-118 |
94
|
1
|
莊致嘉
|
2005 <「教育與職業不相稱」對薪資的影響:「標準差法」與「自我評量法」兩種不相稱測度方法之比較>,<<人口學刊>>,第三十期2005年六月,頁65-95。 |
94
|
1
|
侯武勇
|
2005 <國營公司勞資關係研究—-以漢翔公司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一期2005年六月,頁41-75。 |
94
|
1
|
陳建州
|
2004 <教育程度、家庭需求與就業歷程:職業婦女的困境與抉擇>,<<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四期一卷2004年六月,頁39-75。 |
94
|
1
|
陳建州
|
2004 <高等教育人力之供需與回饋的變遷:高教擴張前後的比較>,<<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四期二卷2004年十二月,頁1-40。 |
94
|
2
|
巫麗雪
|
2006 <Marrying Someone from an Outside Group: An Analysis of Boundary-Crossing Marriages in Taiwan>,<<Current Sociology 54(2):165-186>>,2006年三月,頁165-186。 |
94
|
2
|
巫麗雪
|
2006 <跨越族群的蕃籬:從機會供給觀點分析台灣的族群通婚>,<<人口學刊>>,第三十二期2006年六月,頁1-41。 |
96
|
1
|
謝志龍
|
2007 <探究我國國中少年性犯罪被害之原因—從日常活動與防衛空間的理論思考>,<<犯罪學期刊>>, 第十卷第一期2007年六月,頁17-54。 |
97
|
2
|
施聖文
|
2008 <土牛、番界、隘勇線:劃界與劃線>,<<國家與社會學報>>, 第五期2008年12月,頁37-97。 |
97
|
2
|
陳仲偉
|
2008 <漫畫作為醫師的聖經:從《怪醫黑傑克》談起>,<<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33期2008年3月,頁141-162。 |
97
|
2
|
陳仲偉
|
2005 <重思網路社群:網路主題樂園團體>,<<資訊社會研究>>,第8期2005年1月,頁271-286。 |
97
|
2
|
陳仲偉
|
2005 <從哈日到知日—以日本動畫文化為例>,<<思與言>>,第43卷第一期2005年3月,頁25-70。 |
98
|
2
|
劉鎮評
|
2009 <中小企業融資授信實證研究-以銀行移信送信保為例>,<<當代商管研究>>,第一卷第二期2009年09月,頁54-74。 |
98
|
2
|
江聖哲
|
2009 <蘇州台商的政企關係:制度鑲嵌觀點的考察>,<<昆山與東筦台商投資經驗、治理與轉型>>,2009年10月,頁31-68。 |
100
|
1
|
戴盛柏
|
2011 <陳映真的文學視野-陰柔理論的啟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八十四期2011年09月,頁5-58。 |
101
|
2
|
洪士峰
|
2013 <合法、合理化非法與非法:1945-2010年間台灣典當交易的發展系譜>,<<台灣社會學刊>>, 第52期2013年06月。 |
101
|
2
|
洪士峰
|
2012 <以物為信:台灣質當品的歷史變遷及其社會意涵,1945-2010>,<<庶民文化研究>>, 第6期2012年09月,頁30-75。 |
101
|
2
|
徐瑋瑩
|
2012 <當現代舞蹈藝術遇見臺灣本土文化–以蔡瑞月舞蹈為例的藝術社會學觀察>,<<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2012年06月,頁23-42。 |
101
|
2
|
薛珍華
|
2013 <大學學科制度專門化與職業化的批判分析:知識社會學與批判社會學的視角>,<<教育與社會研究>>,第26期2013年06月,頁83-129。 |
105
|
1
|
葉守禮
|
2016.9〈Transformation and Tradition in Taiwan’s Peasant Economy, 1960–2015: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shi Fruit Economy〉,《Rural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13 (2016) 》,P 306-343。 |
105
|
1
|
盧韋里
|
2016.11〈社會「交響詩」:音樂社會學與音樂學的論戰〉,《臺灣社會學會通訊》,85期 (2016 / 11 / 01) , P71 – 83。 |
105
|
1
|
楊泰和
王榮芳
陳展宇
|
2016.9〈愛恨一線間、甘苦誰人知──國中教學組長的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經驗詮釋〉,《學校行政》,105期,P111-132。 |
105
|
2
|
葉守禮
|
2017.3〈鄉民生活世界:農村社會學研究的田野反思〉,《庶民文化研究》,15期 (2017 / 03 / 01) , P107 – 134。 |
105
|
2
|
Ming-sho Ho Chun-hao Huang Chun-ta Juan( 本系博士生) |
2017.4,〈Movement Parties in Taiwan, 1987-2016: A Political Opportunity Explanation〉,《Asian Survey: 57(2) 》,343-367。 |
105
|
2
|
李信幸 黃郁芯(本系博士生) 裴 駿 |
2017.3〈精障長照機構導入創新體感遊戲健康促進系統之服務體驗洞察〉,《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 5(1) (2017 / 03 / 01) , P35-46。 |
105
|
2
|
王建雄 | 2017.3〈合作經濟下的幼托福利想像:台中市經驗的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15期, P1-40。 |
106
|
1 |
陳展宇
劉 正
|
2017.9〈專業的迷思?「正式」與 「代課」教師二元分立的社會實踐〉,《學校行政》111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P 107-124。 |
106
|
1
|
Ming-sho Ho
Chun-hao Huang Chun-ta Juan |
2018.1〈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ocial Movement Study in Taiw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 1》,P115-140。 |
106
|
2
|
蔡銘雄
|
2018.3〈論杜聰明「欲為醫者,必先為人也」之當代意涵與臨床困境〉,《庶民文化研究》,17期 (2018 / 03 / 01) , P65 – 82。 |
106
|
2
|
陳鈺偉
|
2018.3〈臺中市信用合作社興衰原因之探討〉,《庶民文化研究》, 17期 (2018 / 03 / 01) , P89 – 111。 |
106
|
2
|
吳心越
|
2018.3〈「市场化的照顾工作:性别、阶层与亲密关系劳动〉,《社會學評論》,第7卷第1期 , P1 – 36。 |
107
|
1
|
吳心越
|
2019.1〈台湾资本主义化之下的伦理追寻——试论陈映真小说中的“故乡〉,《华文文学》,2019第3期。 |
107
|
1
|
吳心越
|
2019.1〈市场化的照顾工作:性别、阶层与亲密关系劳动乡〉,《社會學評論》,第七卷第1期。 |
107
|
2
|
謝彤華
|
2019.6〈村庄治理本位下村级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土亢村选举实践的考察〉,《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P59-69。 |
107
|
1 | 顏誌君 | 2018.12.1〈面對自辦市地重劃:一位社會學學徒的田野反思〉,《庶民文化研究》,18期,P103-113。 |
108
|
1
|
葉守禮
|
2019.12〈【困境與希望:台灣農村田野觀察】編案〉,》《人間思想》,21期 (2019 / 12 / 01) , P218 – 220。 |
108
|
1
|
葉守禮
|
2019.12〈「寄接梨」的誕生:東勢的農民家計經濟與農業技術創新〉,《人間思想》21期 (2019 / 12 / 01) ,P221 – 247。 |
108
|
2 | 葉守禮 | 2020.2.28〈【困境與希望:臺灣農村田野觀察】編案〉,》《人間思想》,21期 (2019 / 12 / 01) , P218 – 220。 |
108
|
2 | 黃郁芯 | 2020.2.28〈新住民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家庭與社會因素〉,《醫院雙月刊》,53(2) (2020/ 6 /30) , P46-58。 |
108 | 2 | 吳育珊(本系博士生) 魏書娥 |
2019,〈動物輔助治療醫療拓邊的能動性之探究─以台灣狗醫生為例〉,發表於《人社東華》電子季刊。2019年第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