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本系設立於1956年,是台灣地區最早成立的社會學系之一。1972年成立夜間部以擴大知識傳播及社會服務的領域。1978年成立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1981年 成立博士班,使本系成為台灣地區最早成立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的學系。

教育目標

促進學生的推理思考、調查研究、及各種社會現象的分析及解釋的能力, 使其不僅能具備解決問題的知識,而且能前瞻未來社會走向的軌跡。

  1. 碩、博士班方面:
    以國際研究水平和專業訓練為首要考量,養成社會學研究的專業人才,培育本地的社會學師資和研究人力,開創本土社會學研究需要的新觀點和新思惟,做為主要目標。
  2. 大學部方面:
    以通才和基礎的專業訓練,(1)培養學生區域與全球視野、(2)培養學生的思辯與批判能力、(3)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能力、(4)培養學生的創新與社會關懷能力,做為大學部教育的首要目標。透過必修和選修課程的搭配,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參與研究的能力上有所突破,開闢自己的人生方向與學習興趣。

學系教育目標

  1. 培養學生區域與全球化視野
  2. 培養學生的思辯與批判能力
  3. 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能力
  4. 培養學生的創新與社會關懷能力

學生核心能力–大學部

  1. 敏銳的社會學的想像力與觀察能力
  2. 調查研究方法的執行與經驗分析能力
  3. 論述與表達能力
  4. 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

學生核心能力–碩士班

  1. 敏銳的社會學的想像力與觀察能力
  2. 社會研究方法的執行與經驗分析能力
  3. 論述與表達能力
  4. 批判與溝通能力

學生核心能力–博士班

  1. 敏銳的社會學的想像力與觀察能力
  2. 社會研究方法的執行與經驗分析能力
  3. 論述與表達能力
  4. 教學與獨立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