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訊息
    • 重要公告
    • 最新消息
    • 招生訊息
    • 歷史消息
  • 關於社會系
    • 教育目標
    • 研究重點
    • 學制
  • 教師職員
    • 系主任
    • 專任教師
    • 兼任教師
    • 行政人員
  • 研究生園地
    • 學生資訊
      • 入學管道
      • 課程規劃
      • 碩博生論文
      • 博士班學科考書目
      • 出國相關補助
    • 修業辦法
    • 學術表現
      • 學生期刊論文
      • 其他學術表現
      • 學術活動
    • 表格下載
  • 招生專區
  • 課程資訊
    • 歷年開課表
    • 課程影音
  • 相關法規
  • 系友園地
    • 系友動態
    • 系友會簡介
    • 系友會記錄
  • 獎學金
    • 大學部
    • 碩博士班
  • 學術活動
    • 系上活動
      • 交流與演講活動
      • 研討會
    • 學生活動
      • 大學部
      • 研究所
        • 學生期刊論文
        • 其他學術表現
        • 學術活動
  • English

趙剛 教授

  • Home
  • 專任教師
  • 趙剛 教授

趙剛 (CHAO, Kang)
教授 Professor

聯絡地址:40704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聯絡電話:+886-4- 23590121 ext. 36316
E-MAIL : kchao@thu.edu.tw

主要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 學士 1979
Texas A&M (A&I) University(美國) 社會學 碩士 1985
University of Kansas (美國) 社會學 博士 1991

專長:社會學理論 Sociological Theory , 社會運動 Social Movement, 社會變遷 Social Change

現職: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91迄今(教授2002)

經歷:

  • 《時代音樂》雜誌副總編輯 1977
  • University of Kansas 教學助理、研究助理 1986-1988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0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委 1993-2014
  • University of Kansas(USA)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994-1995
  • Social Thought and Research (USA) 編輯顧問 1997- 2006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000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主編 2001-2004
  • 清華大學(北京)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 2005
  •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編委 2012-
  • 《人間思想》共同主編 2012-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顧問 2015-
  • 重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 2015
  • 東海大學特聘教授 2017- 2018
  •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訪問教授 2018

關於學術研究與指導關係的基本理解:
「趙剛相信也認識到社會學研究應該是以明確的問題意識為指向,以歷史為提出問題與嘗試回答的基礎,並且不自限於某一特定的社會結構或空間尺度,一切以真實而具體的問題的本身要求為依歸。這樣的研究稱之為社會學或史學或人文學都無關宏旨,甚且,這個無關或許也應是研究者的一種追求,以達到在多種知識傳統間的對話與遊走的自得狀態。社會學研究固然要避免渙散無歸的經驗主義或歷史主義,但尤須避免依賴「理論」(尤其是當代西方理論)作為出發與到達的唯一參照,以免成為全球化知識生產的無意識下游產業勞動者。如何在對對象的真切熟悉中,形成真正的問題,帶領資料與概念的對話,進行書寫與再探索,是趙剛所敬重並企圖實踐的知識方式。因此,趙剛與研究生的關係基本上是一個傾聽者、質疑者與建議者,並不提供研究問題,也不提供「理論」,更沒有資料庫。趙剛相信,一個研究者在真實的社會與歷史情境中努力衝撞出來的真問題,是任何一個研究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部分,而關於它的經驗也是最寶貴的,而這個衝撞基本上是孤獨的──儘管有傾聽者。」

  • 國科會研究計畫
  • 研究獎勵
  • 獎勵
  • 學術活動(近五年)
  • 學術期刊論文
  • 專書/學術翻譯/專書論文
  • 評論/雜文
  • 開授課程

學年度 School Year 研究計劃名稱 Academic Research
20040801~20050731 「尼采敏感」的歷程︰思想史與知識社會學的觀點(1/2)
20030801~20040731 湯普森的激進歷史寫作的當代意義
20020801~20030731 變遷中的社會關係與政治意識:對台中市K眷村的一個個案研究

學年度 School Year 獎勵類別 Categories of awards 代表作名稱 Professional Papers
2000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社會學要如何才能和激進民主掛勾?:重訪米爾士的「社會學想像」
1999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Politics of Categorization: Class, Gender, Nation, and thePatriarchal Narration in an Ethnie Minority Community, Taiwan
1998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跳出妒恨的認同政治,進入解放的培力政治:串聯尼采和工運(或社運)的嘗試思考
1997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什麼是「民生」? 什麼是「公共」?:杜威對自由主義的批判與重建
1996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
1994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一九八七年的台灣工會、國家與工運:以遠化工會為例

年度 Year 代表作名稱 Professional Papers
2014 2014 東海大學「102學年度頂尖學術著作獎勵(TEFA)」
2012 東海大學「100學年度頂尖學術著作獎勵(TEFA)」
2011 中國時報開卷獎中文創作十大年度好書獎:趙剛,2011,《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台北:台社/聯經。
2005 2005 中國時報開卷獎中文創作十大年度好書獎:趙剛,2005,《頭目哈古》,台北:聯經。

2018 「洋左與土左:陳映真的禮物」,「回首我們的知識道路座談會」(甯應斌,趙剛,徐進鈺,瞿宛文,鄭鴻生,何春蕤)。北大文研院。2018年6月26日。
2018 「開場發言」,「回首我們的知識道路座談會」(甯應斌,趙剛,徐進鈺,瞿宛文,鄭鴻生,何春蕤)。北大文研院。2018年6月26日。
2018 「對我而言的陳映真文學」,王曉明主持。上海大學。2018年6月15日。
2018 「陳映真思想的幾個核心議題」,羅崗主持。華東師範大學呂思勉講座,2018年6月14日。
2018 「(台灣)社會學的若干“先天不足”:從陳映真1960年的一篇小說談起」。北大文研院公開講座。2018年6月12日。
2018 「藍博洲《幌馬車之歌》新書發表會,回應」北京三里屯三聯書店,2018年5月26日。
2018 「藍博洲《幌馬車之歌》新書發表會,與談」,北京三里屯三聯書店,2018年5月25日。
2018 「評議杜正貞教授的龍泉檔案研究」趙士瑜主持,北大二體,2018年5月17日
2018 「北大文研院陳映真讀書會第二次:萬商帝君」,張慧瑜主持,北大文研院,2018年5月11日。
2018 「對我而言的陳映真文學」,賀桂梅主持,慶祝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北京大學中文系名家學術系列講座,北大中文系,2018年5月10日
2018 「北大文研院陳映真讀書會第一次:家,死者,唐倩的喜劇」,張慧瑜主持,北大文研院,2018年4月27日。
2018 「導讀《萬商帝君》」,靳大成主持,北京毅恆講堂,2018年4月19日。
2018 「細讀陳映真的《忠孝公園》」。北大文研院內部報告。2018年4月11日。
2017 「陳映真文學中的『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中文系, 2017/11/28。
2017 「陳映真的好幾種現實主義」「《陳映真全集》發表會暨第一屆陳映真思想研討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2017 年11月5日。
2017 「社會學的中國反思」,「重新認識中國III」閉門研討會,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主辦,台北:客家文化會館,2017/10/29。
2017 「陳映真紀念論壇(瓦歷斯.諾幹、成英姝、成謹濟、徐則臣)」主持/講評。「第四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台北:國家圖書館。2017年10月22日。
2017 「重讀陳映真1978年作品〈夜行貨車〉」。台東大學人文學院兒童讀物中心。2017年5月23日。
2017 「反殖民與台灣光復──日據時期歷史圖文展 第十五站:東海大學開幕講座座談」。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2017年4月24日。
2017 〈戰鬥與導引:〈夜行貨車〉論〉,鞭子和提燈:陳映真文學和思想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2017年3月18-19日。
2017 〈雙重遺忘:日本殖民與當代台灣〉, 「重新思考社會主義」第二場座談會 2017年1月321日,新北市:流民棧。
2016 「歷史與人民」、「理論與視角」場次之評論人。「林書揚文論與實踐研討會」,台北:台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2016年12月10日。
2016 〈陳映真文學裡的環境與生態〉,“自然寫作與環境倫理”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泉州:泉州師範。2016年10月29日
2016 〈「不合時宜的陳映真文學〉,戒嚴令下的文學──台灣作家。陳映真文集──出版紀念座談會,東京:明治大學。2016年7月23日。
2016 〈日本殖民歷程與今日台灣〉,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大學。2016年6月29日。
2016 〈導讀陳映真的《我的弟弟康雄》〉,台灣師範大學「文學經點導讀」,台北:師範大學。2016年4月25日。
2016 〈拆解反中與認日的連鎖:葉榮鐘先生歷史書寫的當今意義〉,葉榮鍾先生文學與思想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2016年3月21日。
2015 〈反思我的學術與思想的歷程〉,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座談,北京:全國台聯,2015年12月4日。
2015 〈陳映真的曲折的現實主義〉,北京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系列講座,北京: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2015年12月3日。
2015 〈陳映真的1960年代:兼論陳映真的現實主義〉,華東師範大學呂思勉講座,上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2015年11月26日。
2015 〈中(國左)派〉,第二屆「重新認識中國」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央大學,2015年10月31日。
2015 〈台社是太陽花的尖兵嗎?〉,2015年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台北:政治大學。
2015 〈陳映真與台灣1960年代:以「最後的夏日」為例〉,2015年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台北:政治大學。
2015 〈陳映真與台灣1960年代〉,重慶大學高等研究院專題講座,重慶:重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2015年9月25日。
2015 〈陳映真的現實主義歷程〉,《現實的,文學的─直面人生的兩岸的文學》座談會,台北市:紀州庵文學森林,2015年7月19日。
2015 〈閱讀《傳習錄》〉,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系列講座,北京: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2015年6月9日。
2015 〈台派“烏托邦”〉,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系列講座,北京: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2015年6月4日。
2015 導讀〈閱讀汪暉:討論汪暉論太陽花一文〉,東海大學通識中心課外講堂,2015年4月1日。
2015 〈構想一種反烏托邦的烏托邦:太陽花、陳映真、王陽明與陶淵明〉,《現當代中文語境中的烏托邦與烏托邦精神:文本,思想,空間」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大學,2015年3月20日。
2015 〈關曉榮《八尺門》的政治與美學〉,關曉榮《八尺門》攝影展開幕座談會發言。台中:東海大學美術中心,2015年3月11日。
2014 〈《傳習錄》與我們當代的關連〉,「重新認識中國」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央大學,2014年11月2日。
2014 〈大不幸的「小確幸」〉,「城鎮化與城鄉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江西:南昌(江西師範大學),2014年10月25日。
2014 〈毒蘋果的滋味:關於「毒蘋果札記」的六條札記〉,「毒蘋果與變奏曲──新書發表會」,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2014年2月9日。
2013 〈陳映真與白色恐怖〉,東海大學建築系專題演講,台中:東海大學,2013年12月4日。
2013 〈陳映真的家庭社會學〉,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社會發展講座專題演講。台北:世新大學,2013年11月28日。
2013 評許育嘉〈蘋果的消息:當代台灣左翼運動的困局〉,2013年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台北:世新大學
2013 〈陳映真小說裡的「家」〉,2013年兩岸三地社會學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2013年5月17日。
2013 〈陳映真與美新處〉,「重訪後街第二場:「美國夢」:以美國新聞處為中心」座談會,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2013年04月27日。
2012 《破門而入》汪立峽新書發表會與談,台北:景美景福街9號餐廳, 2013年2月2日。
2012 〈批判與寬恕:陳映真的大堅持與大和解〉,《台灣文學》人權講堂系列活動,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2年9月14日。
2012 〈告別老莫、回到人間、介入思想〉,《人間思想》發刊會,台北:清大月涵堂,2012年8月30日。
2012 〈兩岸與第三世界:陳映真的歷史視野〉,「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2012年4月28日。
2011 〈為什麼要讀陳映真?〉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邀請演講,台東:台東大學,2011年12月29日。
2011 〈從少年到成人:陳映真的「家庭社會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邀請演講,台東:台東大學,2011年12月29日。
2011 主持與引言「民族文學中的部落歷史與社會變遷」座談會,「第一屆兩岸民族文學交流暨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2011年12月8日。
2011 〈文學、政治、意識型態與人間──陳映真〉,「給入門者的台灣文學課」系列講座,永和:小小書房。2011年11月18日。
2011 評論黃文倩教授的〈流動的社會主義與抒情風格──從陳映真、茹志鵑與王安憶與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談起〉,「2011中文知識生產與亞洲社會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彰化:彰師大,2011年10月28日。
2011 〈什麼是社會學思考?〉,「第十屆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生活營」,高雄:中山大學,2011年7月7日。
2011 〈陳映真的提問與困惑〉,「亞洲現代思想計畫討論會──2011年東亞批判刊物上海工作坊」,上海:上海大學,2011年6月17日。
2011 〈為何要讀陳映真?〉,南京:南京大學文學院,2011年4月15日。
2011 〈「家」?──在文學與社會學介面思索的陳映真〉,「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第102期孫本文社會學講壇」, 南京: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011年4月14日。
2010 〈思想與知識社會學:談陳映真的小說〉,「當代文化思想與理論講座」,東海建築系,2010年12月22日。
2010 〈社會權論述的路障〉,社會住宅論壇,台北:信義公民會館,2010年11月14日。
2010 〈吳錦翔列傳:談陳映真的「鄉村的教師〉,世新大學社會發展講座,台北:世新大學,2010年10月21日。
2010 「反帝,與反帝之難:陳映真〈六月裡的玫瑰花〉的美與刺」,「反景入深林:學術與實踐研討會」,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台北:世新大學,2010年9月26日。
2010 「什麼是’勞工研究’?──與陳信行的對話」,「全球化下勞動關係與勞工處境學術研討會」,台北:世新大學,2010年9月19日。
2010 「絕望與希望之間:從陳映真的〈一綠色之候鳥〉談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2010年7月20日。
2010 「超越左與右」,「別求新聲:汪暉的學術世界與當代中國思想之進路」學術討論會,北京:北大博雅國際會議中心,2010年7月17日。
2010 「現代性的關鍵詞」,「2010年高中生社會科學生活營」,高雄:中山大學,2010年7月7日。
2009 「朝向「台社人」:回應孫歌的「如何作個台社人」,「台社論壇:如何作個台社人:兼及分斷體制」,新竹:交大,2009年12月1日。
2009 「青年陳映真」,「陳映真的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新竹:交大,2009年11月21日。
2009 「重見魯迅、重見陳映真:與錢理群的對話」,「與魯迅重新見面」座談會,台北:清大月涵堂,2009年10月30日。
2009 「〈現代性的關鍵詞〉,「2009年高中生社會科學生活營」,台中:東海大學,2009年7月7日。
2008 「以’方法論中國人’超克分斷體制」,「超克當前知識困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台北:世新大學,2008年9月29-30日。
2008 〈社會控制與民主活力〉,「2008年高中生社會科學生活營」,台中:東海大學,2008年7月7日。

2017 趙剛,2017,〈戰鬥與導引:夜行貨車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第6期,101-128頁。
2017 趙剛,2017 ,〈陳映真《纍纍》:被遺忘的愛欲生死〉,《揚子江評論》,2017年第1期,總第62期,XX-XX頁。
2017 趙剛,2017 〈《蘋果樹》:書寫是為了克服絕望〉,《文藝爭鳴》,2017年2月,總第217期,23-33頁。
2016
趙剛,2016,〈台社是太陽花的尖兵嗎?──給台社的一封公開信〉,《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02期,2016年3月,273-302頁。
2016
趙剛,2016,〈從陳映真小說看1960年代台灣知識分子的“離開”情結〉,《天涯》,2016年2月,191-202頁。
2016
趙剛,2016,〈一曲告別“短工業化年代”的哀歌〉,《讀書》,2016年1月,17-26頁。
2015 趙剛,2015,〈光影與折射:1963-1967的陳映真及其作品〈最後的夏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01期,2015年12月,171-200頁。
2015 趙剛,2015,〈四六與三一八:試讀藍博洲的《台北戀人》〉,《人間思想》,第11期,冬季號,231-256頁。
2015 趙剛,2015,〈毒蘋果的滋味:關於《毒蘋果札記》的六條札記〉,《人間思想》,第9期,春季號,226-233頁。
2014
Chao, Kang. 2014. Reading Chen Yingzhen: why and how.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Vol 15(3): 477-490.
2014
趙剛,2014,〈風雨台灣的未來:對太陽花運動的觀察與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5期,2014年6月,263-284頁。
2014
趙剛,2014,〈爭論總要開始吧!許育嘉《蘋果的消息》的讀後感〉,《人間思想》,第6期,2014年春季號,18-22頁。
2013
趙剛,2013,〈黨國、知識分子與性:《唐倩的喜劇》〉,《現代中文學刊》,第27期,2013年12月,37-47頁。
2013
趙剛,2013,〈書寫是為了克服絕望:未完的「蘋果樹」〉,《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90期,2013年3月,215-240頁。
2013
趙剛,2013,〈火車來了:為什麼要讀陳映真?〉,《讀書》,2013年1月,138-147頁。
2012
趙剛,2012,〈為什麼要讀陳映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9期,201年12月,185-197頁。
2012
趙剛,2012,〈兩岸與第三世界:陳映真的歷史視野〉,《人間思想》,第1期,夏季號,210-230頁。
2011
Chao,Kang,2011,The Languages of Social Movements,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 Vol.1(4):397-407.
2011
趙剛,2011,〈六0年代初台灣島嶼上的精神史一頁──讀陳映真「淒慘的無言的嘴」,《華文文學》(汕頭),第106期(5月),69-76頁。
2011
趙剛,2011,〈從仰望聖城到復歸民眾:陳映真小說「雲」裡的知識分子學習之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4期(9月),59-136頁。
2011
趙剛,2011,〈頡頏於星空與大地之間:左翼青年陳映真對理想主義與性/兩性問題的反思〉,《熱風》(上海),第四輯(8月),83-135頁。
2011
趙剛,2011,〈社會權論述的路障〉,《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1期(3月),477-490頁。
2010
趙剛,2010,〈反帝,與反帝之難:陳映真〉《六月裡的玫瑰花》的美與刺〉,《天涯》(海南),2010年6月號,179-191頁。
2010
趙剛,2010,〈重讀陳映真〉《華文文學》(汕頭),第100期,69-74頁,2010年4月。。
2010
趙剛,2010〈人不好絕望,但也不可亂希望:讀陳映真的「一綠色之候鳥」〉,《華文文學》(汕頭),2010年4月。
2010
趙剛,2010,〈彌平中國知識界的大峽谷〉,《開放時代》(廣州),第二一九期,8-14頁。
2010
趙剛,2010,〈陳映真對保釣可能提出的疑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九期。
2010
趙剛,2010,〈階級與人性狀態:試論陳映真「兀自照耀著的太陽」中的現實主義〉,《淡江中文學報》,第二十二期。
2010
趙剛,2010,〈頡頏於星空與大地之間:左翼青年陳映真對理想主義與性/兩性問題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八期。
2010
趙剛,2010,〈被遺忘的愛欲生死:陳映真小說「纍纍」裡的底層外省官士兵〉,《思想》,第十五期。
2010
趙剛,2010,〈重建左翼:重見魯迅、重見陳映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七期。
2009
趙剛,2009,〈理想的心,慾望的眼:重讀陳映真的第一篇小說「麵攤」〉,《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六期,377─392頁。
2009
趙剛,2009,〈哭笑不得的現代性──閱讀卓別林「摩登時代〉,《影視文化》(北京),第一期,63-70頁。
2009
趙剛,2009,〈分斷體制下的悲劇與「喜劇」:我讀陳映真的「第一件差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七十五期,321─339頁。
2009
趙剛,2009 ,〈以「方法論中國人」超克分斷體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七十四期。
2009
趙剛,2009,〈民粹文革十五年:重思紅衫軍運動〉,《思想》,第十一期,81-118頁。
2007
Chao, Kang. 2007. “We Must Defend Our Society.”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Volume 8(1): 169-170.
2006
趙剛,2006,〈希望之苗:反思反貪倒扁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四期,219-266頁。
2006
趙剛,2006,〈“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社會學研究》(北京),第一二三期。
2006
趙剛,2006,〈歷史與身世之間:序鄭鴻生先生的《百年離亂:兩岸斷裂歷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一期,209-217頁。
2006
趙剛,2006,〈“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二期,147-190頁。
2006
趙剛,2006,〈理解與和解:回應諸批評兼論「區域批判知識份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一期,319-346頁。
2005
趙剛,2006,〈方法作為救贖:序賀照田先生的《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一期,361-370頁。
2005
趙剛,2005,〈和解的壁壘:評龍應台的《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八期。
2001
趙剛,2001,〈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四十四期,頁 四九至一四六。
2000
趙剛,2000,〈社會學要如何才能和激進民主掛勾?──重訪米爾士的「社會學 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九期,頁191-237。
2000
趙剛,2000,〈如今,批判還可能嗎?──與汪暉商榷一個批判的現代主義計畫 及其問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七期,頁四十五至七十三。
2000
Chao Kang and Marshall Johnson. 2000. “Nationalist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Fabrication of Subimperial Subjects in Taiwan.”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s. Volume 8(1): 151-178.
1999
Chao Kang. 1999. “Politics of Categorization: Class, Gender, Nation, and the Patriarchal Narration in An Ethnic Minority Community, Taiwan.” Research in Social Movements, Conflicts and Change. Volume 21: 1-34. (NSC 82-0301-H-029-010)
1998
趙剛,1998,〈跳出妒恨的認同政治,進入解放的培力政治──串聯尼采和工運 (或社運)的嘗試思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期,頁一一七至一六一。
1997
趙剛,1997,〈什麼是「公共」?什麼是「民主」?──杜威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與重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五期,頁三三至八二。
1996
趙剛,1996,〈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二十四期,頁一至四十。
1996
趙剛,1996,〈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一期, 頁一至七十二。
1995
趙剛,1995,〈認同政治的代罪羔羊:父權體制及論述下的眷村女性〉《台灣社會 研究季刊》第十九期,頁一二五至一六四。(與侯念祖合著)

專書

2016 趙剛,2016,《左眼台灣:重讀陳映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趙剛(與汪暉等人合著),2015,《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理念》,台北:人間出版社。
2013 趙剛,2013,《橙紅的早星:隨著陳映真重訪台灣1960年代》,台北:人間/台社。
2013 趙剛,2013,《橙紅的早星:隨著陳映真重訪台灣1960年代》,台北:人間/台社。
2011 趙剛,2011,《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11月,二印),台北:台社/聯經。
2006 趙剛,2006,《頭目哈古》,北京:三聯。
2005 趙剛,2005,《四海困窮:戰雲下的證詞》,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5 趙剛,2005,《頭目哈古》,台北:聯經。
2005 趙剛,2005,《知識之錨:當代社會理論的重建》,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 趙剛,1998,《告別妒恨:民主危機與出路的探索》台灣社會研究叢刊之六。
1994 趙剛,1994,《小心國家族:批判的社運,社運的批判》,台北:唐山。

學術翻譯

2002 趙剛(譯),2002,〈哈耶克的理性與歷史〉,收於賀照田主編《後發展國家的現代性問題》,339-356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趙剛 (譯),1999,《法國1968:終結的開始》,北京:三聯。
1998 趙剛(譯) 《法國1968──終結的開始》,台北:聯經。

專書論文

2017 趙剛,2017,〈鞭子和提燈:祭陳映真先生〉,119-123頁,收於范綱塏編《遠行的左翼戰士:悼念陳映真文集》,台北:遠景出版社。
2016 趙剛,2016,〈中(國左)派〉,244-252頁,收於賀照田、高士明編《新人土地國家:人間思想第五輯》,台北:人間出版社。
2016 趙剛,2016,〈四六與三一八──試讀藍博洲的《台北戀人》〉,298-319頁,收於賀照田、高士明編《亞洲思想運動報告:人間思想第四輯》,台北:人間出版社。
201? 趙剛,201?,〈自尊無畏 超克斷碎:《傳習錄》和我們的當代〉,?頁,收於張志強編《》,北京:三聯出版社。
2015 趙剛,2015,〈風雨台灣的未來〉,23-48頁,收於趙剛、汪暉等著《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理念》,台北:人間出版社。
2015 趙剛,2015,〈呼喚統派〉,87-110頁,收於趙剛、汪暉等著《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理念》,台北:人間出版社。
2015 趙剛,2015,〈敬答劉紀蕙教授:台灣社會運動真的在創造新的可能性嗎?〉,129-148頁,收於趙剛、汪暉等著《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理念》,台北:人間出版社。
2015 趙剛,2015,〈自尊無畏 超克斷碎:《傳習錄》和我們的當代〉,277-355頁,收於甯應斌編《重新認識中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10 趙剛,2010,〈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頁二六一至二九二,收於陳信行編《工人開基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9 趙剛,2009,〈「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頁二七一至三○六,收於夏曉鵑編《騷動流移》,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9 趙剛,2009,〈認同政治的代罪羔羊:父權體制及論述下的眷村女性〉,頁三九一至四二三,收於夏曉鵑編《騷動流移》,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與侯念祖合著)
2008 趙剛,2008,〈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頁六九至一百,收於丘延亮編《運動作為社會自我教習》,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8 趙剛,2008,〈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頁一三五至一九五,收於徐進鈺、陳光興編《異議》上冊,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8 趙剛,2008,〈和解的壁壘:評龍應台的《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頁二五九至二六八,收於徐進鈺、陳光興編《異議》下冊,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8 趙剛,2008,〈希望之苗:反思反貪倒扁運動〉,頁二七三至三一一,收於徐進鈺、陳光興編《異議》下冊,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2007 趙剛,2007,〈和解的壁壘〉,頁二一四至二二四,收於《讀書》雜誌編《亞洲的病理》,北京:三聯。
2003 趙剛,2003,〈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學術思想評論》(吉林), 第九輯。1-96頁。
2002 趙剛,2002,〈現代化意識型態與社會(科)學──重思米爾士”社會學想像”的當代批判意涵〉,頁三至二七,收於費孝通主編《社會變遷與現代化國際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0 趙剛,2000,〈In Praise of the Weak?〉頁一六七至一七三,收於陳光興主編《發現政治社會》台北:巨流。
1998 趙剛,1998,〈杜威對自由主義的批判與重建〉,頁二三○至二八一,收於賀照田主編,《學術思想評論第三輯》,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8 趙剛,1998,〈不確定性、公共與民主──杜威對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批判〉頁一九七至二五九,收於殷海光基金會主編,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5 趙剛,1995,〈1987年的台灣工會、國家與工運:以遠化工會的個案為例〉、徐正光、 蕭新煌主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三民。
1989 趙剛,1989,〈五二○事件:社會學的剖析〉,頁二一一至二二三,收於徐正光、宋文里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

2018 〈於無聲處聽驚雷:讀陳映真論台灣1968的一篇手稿〉,2018年6月13保馬維信公眾號。
2017 〈2017歲末雜碎感言〉,趙剛fb,2017/12/30。
2017 〈貼著海岸線划行,未有光於中〉,《端傳媒》,2017/12/25。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10171225-yuguangzhong-boat/
2018 〈對余光中,我選擇原諒〉,《觀察》,2018/01,第53號,60頁。
2017 〈陳映真文學的時代意義:一個中國式的視角〉,《觀察》,2017/12,第52號,72-74頁。
2017 〈西奴風與落花生:評史書美的「華語語系」概念〉,《兩岸?報》,2017/11/9-11/22,第162號,12-13頁。
2017 〈跑馬溜溜的山上〉,《兩岸?報》,2017/8/31-9/13,第157號,14頁。
2016 〈憎恨的「反紀念」書寫──讀廖偉棠論逝者陳映真先生〉,趙剛fb,2016年11月25日。
2016 〈鑽石與灰〉,趙剛fb,2016年10月14日。
2016 〈暴風雨後的彩虹〉,趙剛fb,2016年10月2日。
2015 〈關於「身心背離症」,及其他〉,趙剛fb,2015年9月15日。
2016 〈感觸隨筆2 台灣的臉書文化真有趣〉,趙剛fb,2016年9月13日。
2016 〈感觸隨筆1 「當我們抵抗日人的壓迫時」〉,趙剛fb,2016年9月11日。
2016 〈等待商榷〉,趙剛fb,2016年9月9日。
2016 〈回應「網紅」朱宥勳先生〉,趙剛fb,2016年9月7日。
2016 〈記.憶聖勳:重慶2015年秋〉,《人間思想》,第13期,2016年8月,?頁。
2016 〈力古道〉,《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52期,2016年4月,142-148頁。
〈序:我的「批判知識分子」歷程〉,5-36頁,收於孫歌著《探尋歷史的「基體」:溝口雄三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台北:人間出版社。
〈序:救贖的歷史,歷史的救贖〉,23-31頁,收於藍博洲著《幌馬車之歌》(第三版),台北:時報出版社。
〈序:一曲告別“短工業化年代”的哀歌〉,收於楊渡著《一百年漂泊》,北京:三聯。
2016 〈救贖的歷史,歷史的救贖〉,《跨時》,http://quasi-quasi.com/2016/02/29/zhaogang/
2015
〈李登輝與陳映真的兩張老照片〉,趙剛fb,2015年8月22日。
2015
〈從反對台獨到申明中國〉,fb「重新認識中國藝術/人文網站」,2015年8月6日。
2015
〈毒蘋果的滋味:關於《毒蘋果札記》的六條札記〉,《兩岸?報》,2015/8/5-8/18,第103號,14-15頁。
2015
〈敬答劉紀蕙教授:台灣社會運動真的在創造新的可能性嗎?〉微信《保馬》,2015年7月1日。
2015
〈關於「言論自由」的三學一反〉,《兩岸公平網》,2015年2-3月。
2014
〈小確幸:台灣太陽花一代的政治認同〉,《文化縱橫》,2014年12月號。
2014
〈「不合時宜的」陳映真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36期,2014年12月,106-111頁。
2014
〈思想與學運〉,《志異》,第三卷, (新加坡:戲劇盒),2014年7月9日,44-48頁。華文版:http://www.joomag.com/magazine/draft-by-drama-box/0927456001404887752。
英文版:http://www.joomag.com/magazine/draft-by-drama-box/0147735001404887259。
2014
〈風雨台灣的未來:反思太陽花運動〉,《文化縱橫》(北京),2014年6月,66-73頁。
2014
〈思想的貧困:評龍應台評太陽花〉,fb 趙剛網志,2014年4月8日。
2014
〈思想與學運〉,《中國時報》,2014年3月26日。
2014
〈呂老英雄〉,fb 趙剛網誌 2014/1/13。
2014
〈南方聯盟〉,《方向叢刊》,2014年第2期,319-323頁。
2014
〈「新右派」出現在台灣地平線上了:評吳叡人的「賤民宣言」〉,《方向叢刊》,2014年第2期,263-275頁。
2013
〈「新右派」出現在台灣地平線上了:評吳叡人的「賤民宣言」〉,《兩岸?報》,2013年6月號,22-23頁。
2013
〈菲律賓、「菲勞」與原住民:關於卡維波「歧視結構」的一點補充〉fb 趙剛網誌 2013/5/20。
2013
〈新右派出現在台灣地平線上了:評吳叡人的「賤民宣言」〉,《新國際》,2013年5月3日,3-4頁。
2013
〈「新右派」出現在台灣地平線上了:評吳叡人的「賤民宣言」〉fb 趙剛網誌 2013/4/1。
2013
〈為什麼要讀陳映真?〉,《兩岸?報》,2013年5月號,18-19頁。
2013
〈賓拉登抓到沒?〉fb 趙剛網誌,2013/5/8。
2013
〈恐懼與混亂只有讓人不得自由:評「自由人宣言」〉fb 趙剛網誌 2013/5/1。
2013
〈「南方聯盟」與知識的怠惰──評張鐵志「反核運動就是一場新民主運動」〉《新國際》2013/4/19y, 第4頁。
2013
〈二評吳叡人:一個「邏輯的─理論的」批判〉fb 趙剛網誌 2013/4/19。
2013
〈誰的現實?關於反核遊行的回應與再反思〉fb 趙剛網誌 2013/3/14。
2013
〈309反核遊行所見所思〉fb 趙剛網誌 2013/3/12。
2013
〈我要潑冷水:關於「反核電」〉fb 趙剛網誌 2013/3/5。
2012
〈批評還就是得及於人身呢!〉fb 趙剛網誌 2012/12/29。
2012
〈危險的「中國因素」〉fb 趙剛網誌,2012/12/26
2012
〈回應回應!〉fb 趙剛網誌,2012/12/18
2012
〈「學生權力」?〉fb 趙剛網誌,2012/12/11
2012
〈可怕的「中國因素」〉fb 趙剛網誌,2012/12/26
2012
〈回應回應!〉fb 趙剛網誌,2012/12/18
2012
〈「學生權力」?〉fb 趙剛網誌,2012/12/11
2012
〈爭議民間東亞:側記最近兩場保釣座談〉,《兩岸?報》,2012年11月號。
2012
〈陳映真‧台北記憶與隨想〉,《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012年4月號。
2011
〈「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序言(下)〉,《兩岸?報》,2011年10月號。
2011
〈「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序言(上)〉,《兩岸?報》,2011年9月號。
2011
〈東北紀行〉,《天涯》(海口),2011年8月號,18-28頁。
2011
〈讀陳映真「悽慘的無言的嘴」(下)〉,《兩岸?報》,2011年8月號。
2011
〈讀陳映真「悽慘的無言的嘴」(中)〉,《兩岸?報》,2011年7月號。
2011
〈讀陳映真「悽慘的無言的嘴」(上)〉,《兩岸?報》,2011年6月號。
2011
〈民粹主義的誘惑,以及對它的超克:解密陳映真的政治寓言小說「永恆的大地」(下)〉,《兩岸?報》,2011年5月號。
2011
〈民粹主義的誘惑,以及對它的超克:解密陳映真的政治寓言小說「永恆的大地」(上)〉,《兩岸?報》,2011年4月號。
2011
〈被遺忘的愛欲生死:陳映真小說「纍纍」裡的底層外省官士兵(下)〉,《兩岸?報》,2011年3月號。
2011
〈被遺忘的愛欲生死:陳映真小說「纍纍」裡的底層外省官士兵(上)〉,《兩岸?報》,2011年2月號。
2010
〈人不好絕望,但也不可亂希望—讀陳映真的「一綠色之候鳥」之一〉,《兩岸?報》,2011年1月號月號。
2010
〈人不好絕望,但也不可亂希望—讀陳映真的「一綠色之候鳥」之二〉,《兩岸?報》,2010年12月號。
2010
〈人不好絕望,但也不可亂希望—讀陳映真的「一綠色之候鳥」之三〉,《兩岸?報》,2010年11月號。
2010
〈蚊子、細腰蜂與政治熱病〉,《文化縱橫》(北京),2010年10月號。
2010
〈人不好絕望,但也不可亂希望〉,《兩岸?報》,2010年10月號、11月號。
2008
〈呼喚野草莓的青春之歌〉,《中國時報》,2008年12月11日。
2008
〈野草莓,有夢最野〉,《中國時報》,2008年11月12日。
2008
“Ma Should Not Begin Playing the Name Game”, Taipei Times(《台北時報》),April 5, 2008, p. 8。
2008
〈要自由,還要平等博愛〉,《中國時報》,2008年4月1日。
2008
〈道德沈淪最嚴重的一頁〉,《中國時報》,2008年3月19日。
2006
“The Progressiveness of a ‘Chinese-Taiwanese’ Identity”, Taiwan News (《台灣英文新聞》),Oct. 17, 2006。
2006
〈「華裔台灣人」的進步性〉,《中國時報》,2006年10月11日。
2006
〈愛與和平,怎會是納粹同路人?〉,《聯合報》,2006年9月24日。
2006
〈這波紅色運動 台灣母親vs.台灣之子〉,《聯合報》,2006年9月18日。
2006
〈超越藍綠,做個自主公民〉,《聯合報》,2006年9月9日。
2006
〈暴力、革命與社運〉,《中國時報》,2006年9月7日。
2006
〈自主公民進場〉(與陳宜中、廖元豪),《中國時報》,2006年8月31日。
2006
後獨立時代的腐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06年6月號「台社評論」。
2005
知識之錨〉,《讀書》(北京),2005年X月號。
2004
〈農民苦難也有深層結構〉,《中國時報》,2004年12月19日。
2004
〈台灣的放鷹者〉,《批判與再造》,2004年6月號。
2004
〈不隨好戰者起舞才是理性〉,《聯合報》,2004年6月11日。
2004
〈放鷹者小心失控〉,《中國時報》,2004年6月4日。
2004
〈新文化論述,不自覺的文化傲慢〉,《聯合報》,2004年5月13日。
2004
〈檢驗野百合,此其時矣!〉,《聯合報》,2004年4月11日。
2004
〈百合既腐,其臭尤甚於蕪草〉,《中國時報》,2004年4月7日。
2004
〈公投是誰發動的?這很重要〉,《聯合報》,2004年3月5日。
2004
那個投票是「公投」?〉,《聯合報》,2004年2月25日。
2004
〈耕耘一種「不服從主義」〉,為杭士基的《權力與恐怖:後9/11演講與訪談錄》的「導讀」,台北:商週,2004年,第3-7頁。
2003
〈該從傲慢帝國的肩膀上落下來了吧!〉,《破報》,2003年,復刊第254號。
2003
〈反戰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反美,而更是複雜地反自己〉,《破報》,2003年,復刊第252號。
2003
對沒格調的戰爭應有高格調的反戰〉,《破報》,2003年,復刊第250號。
2003
知識份子米爾士先生〉,《讀書》(北京),2003年6月。
2003
〈靖廬半日遊〉,《台灣立報》,2003年4月18日。
2003
〈一杯卡布基諾〉,2003年3月25日。(未發表,收於《四海困窮》)。
2003
廢除死刑,向上提升〉,《破報》,2003年3月X日。
2003
〈英雄與傻逼〉,《破報》,2003年X月X日。
2002
〈全球化該召喚出什麼樣的知識與政治?〉,《文化研究月報》,2002年3月18日。
2002
〈積極的疏離〉,序李惠敏《從洋鬼子到外勞:國族、性/別與華語文教學》(台北:巨流),2002。
2001
〈如何超越「小林論」的自我封閉意識與戰爭慾望:與丸川哲史、駒武、姜尚中三位先生的對話〉,2001年8月13日。(未發表,收於《四海困窮》)。
2001
〈記憶與戰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1期,2001年6月。
2001
〈摘掉部族主義的緊箍咒:評「台灣論」現象〉,2001年X月X日。(未發表,收於《四海困窮》)。
2000
〈李遠哲現象與當代台灣民主政治危機〉,2000年3月9日。
2000
〈「自由主義大野狼」李敖〉,《左翼》,2000年2月28日,第四號。
1999
〈串聯尼采和工運(或社運)的嘗試性思考〉,《基進論壇:香港文化社會評論期刊》,1999年6月,第四期。
1989
〈錢、「謊言」、統計表:族群民族主義的利益政治〉,《當代》,1998年9月,第133期。
1998
〈關於一場春雨後消失的蔣介石銅像〉,1998年2月27日。(未發表,收於《四海困窮》)。
1996
〈「地方」的再發現〉,《聯合報》,1996年11月30日。
1996
外勞的人權就是我們的人權〉,1996年X月X日。(未發表,收於《四海困窮》)。
1995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新興民族」〉,《島嶼邊緣》,1995年9月,第14期。
1994
〈看看羅傑與我,想想老闆與我〉,收於何慧香等著《工人看電影》,21-26頁台北:台灣工運雜誌社1994。
1994
罷教「權」的權力與權利〉,《台灣立報》,1994年6月13日。
1994
小心你的「民氣」不要讓別人操縱:從千島湖事件談起〉,《台灣立報》,1994年4月17日。
1994
族群認同、國族認同與解放政治〉,《台灣立報》,1994年1月18-21日。
1993
〈「四大族群」提法之商榷〉,《島嶼邊緣》,1993年,第8期。
1993
〈眷村與我〉,《島嶼邊緣》,1993年,第8期。
1993
〈我的校園,你的社會〉,《聯合報》,1993年12月8日。
1993
〈朱天心的前世今生:談朱天心的兩篇「眷村小說」裡的族群、性別與階級〉,《自立早報》,1993年9月X日。
1993
〈抵抗政運的吸星大法〉,《自立早報》,1993年7月12日。
1993
〈土地、槍桿與資本:關於族群、階級與歷史的初步考察〉,《當代》,1993年5 月。
1993
李登輝的新霍布斯主義批判〉,《自立早報》,1993年5月31日。
1993
〈期待建立抗爭次文化〉,《聯合報》,1993年5月3日。
1993
族群政治與人的解放:從老兵的抗議談起〉,《自立早報》,1993年3月8日。
1992
南台灣島上戰鬥的工人:顏坤泉的故事〉,《台灣時報》,1992年5月1-2日。
1992
〈公眾、國家與民主政治〉,《當代》,1992年1月。
1991
〈1988年的國家、法律、資本與工運:一個歷史的敘述〉,《中國論壇》,1991
1991
〈反叛選舉工業〉,《自立早報》,1991年11月27日。
1991
〈大閱兵與小閱兵〉,《自立早報》,1991年10月17日。
1990
〈論現階段無住屋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當代》,1990年9月。
1990
〈知識份子當以參與社會運動為職志〉,《首都早報》,1990年7月。
1990
〈知識份子豈可自外於民主運動?──評陳其南「自由派學者的撤退與政治轉型〉,《自立早報》,1990年7月12日。
1989
〈傳統的惡靈,現代的血祭〉,《當代》,1989年8月。
1989
〈現代性、國家與社會運動〉,《當代》,1989年3月。
1988
〈五二0事件:歷史上與結構上的必然〉,《當代》,1988年7月。

歷年授課查詢

Share


地址:407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Google地圖
Address: No.1727, Sec.4, Taiwan Boulevard, Xitun District, Taichung City 407224, Taiwan R.O.C. Google Map
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8:00~12:00、13:30~17:00


電話:+886-4-23590121轉36300~36302、36305
Phone Number: +886-4-23590121 ext. 36300~36302、36305
傳真:+886-4-23593780
E-mail:soc@thu.edu.tw
Copyright © 東海大學社會系 |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Tungh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建置:Path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