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前,原以為社會學是一門學習人與人互動的專業,原來不僅於此,從宏觀到微觀,讓視野有更多不同的面向,更重要的是觀察敏銳度的內化。在工作中,我們面對許多人事物,覺察其中的重要環節,找到可以為我所用的材料,讓工作順利開展,就是要依賴敏銳的觀察力。觀察力的運用可以存在於工作或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也因為觀察到重點,才不會白走冤枉路;也因此,能有機會發展出更前瞻的思考以及創新的可能。
在學校,學的是理論,這些概念的實際運用和轉化,必須透過真實的社會情境重新鍛造、調整,因此學習把理論及實務兩者磨合出屬於自己工作或生活的模式,就是一種從社會學走向社會“學”的概念。
社會學最對我脾胃的是,可以自由的發展我想要的部分,與我想要自由自在的性格真是十分麻吉,之後我也不自覺的走入了許多可以自由發揮的工作領域,例如行銷、公關、業務等等!但我最後走入了社福的領域,這個轉折也讓我看到學習社會學的多元性發展。
目前任職的華科慈善基金會,是一個企業型基金會,這份工作特殊之處在於,可以接觸到許多不同企業高管的思維,也能嘗試跨國的社福運作整合,以及一人多工的能力養成,讓我的工作視野不斷提升。不管是社區聽力保健的倡議、企業員工協助方案的運作以及照顧者喘息的推廣,每個工作領域都結合了助人專業、經營管理以及持續創新這些面向,兼具宏觀及微觀的思考方式與規劃執行。
透過社會學以往的訓練,形成多變且彈性的思維,在這個基礎上,進入社會“學”,學習的更快速、有效。在“變”是唯一不變的未來,社會學可以是一門足以適應變化的領域,不斷觀察自己、觀察環境、觀察變化,適時調整及學習成長,發掘自身的價值及定位,這樣的社會“學”就更棒了。